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7/08/2025

展覽「香江藏珍──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墨韻裡的百年心跡

  午後與水墨畫家廖永雄(Danny Liu)同觀「香江藏珍」展,董其昌「見筆」之論猶在耳畔。廖君指山水皴法道:「筆墨非僅寫景,實乃心象。譬如八大山人殘山剩水,滿紙皆是亡國之痛;石濤奇崛構圖,何嘗不是胸中塊壘?」觀畫如觀心,線條亦如畫者的心電圖,紙絹間浮動的何止墨韻,更是藏家與畫者跨越時空的私語。

 

 

  三大珍藏同室輝映,不妨視為香江藝壇百年未遇之機緣。虛白齋劉作籌師承黃賓虹,其收藏體系如治學般嚴謹;至樂樓何耀光懷抱「樂在其中」之志,將商賈智慧化作文脈守護;北山堂利榮森以學養藏,將私珍轉為公器。九十三組唐清珍品背後,是香港藏家「以商養文」的獨特生態——他們既是精明的資本運作者,更是文化傳承的擺渡人。這些商界巨擘白日運籌帷幄,夜半對畫靜觀,在筆墨間尋覓精神歸處,終將私藏化公器,造就香港文化史上最動人的篇章。

 

 

  漫步展廳忽萌感悟:香港書畫收藏史,何嘗不是半部香港發展史?戰亂時期南來藏家攜寶渡海,嶺南畫派在此紮根;七十年代拍賣行進駐,自由港優勢催生藝術交易樞紐;九七前後當代水墨興起,見證文化身份探尋;而今巴塞爾藝博會與區塊鏈鑑證並行,傳統筆墨與數位浪潮在此交匯。這些收藏大家多是商界巨擘,卻將畢生所藏盡捐公庫,此種「私藏公享」的氣度,構建了香港獨特的文化倫理。

 

 

  廖君駐足於石濤、八大山人等畫前輕聲道:「看畫如看山,須見筆墨背後的胸次。藏家擇選這些作品時,又何嘗不是在尋找自身精神的山壑?」的確,從虛白齋的明清系統收藏,到其他地方其他展覽當代藏家關注數位水墨,每件入藏之作往往是時代心緒的投射。

 

 

  離館時暮色初臨,維港燈火漸明。這座城市久不久被誤讀為文化沙漠,卻不知其收藏體系早已構建起隱形的藝術長城。香江藏珍,藏的不僅是筆墨心跡瑰寶,更是一座城市在時代轉折中,對文化根脈的執守與創新。

 

 

香江藏珍──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

日期:即日至2025年10月7日

地點:尖沙咀梳士巴利道香港藝術館 4樓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館、吳冠中藝術廳及靜觀樓藏品廳

免費:費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陳敏兒:人生有很多苦痛的經歷,但我不甘心去白受這些苦,要從中「獲利」,去學習,令苦變得有價值,再跟其他人分享► 即睇

Screen Sensations

You May Also Like
#香港藝術館 #Art & Culture #香江藏珍 #香江藏珍──香港三大古書畫收藏 #HKMOA #Artcation #展覽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關稅戰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