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3
打得一拳開,招得百拳來
筆者無寫錯個題。韓戰之後,後人讚毛澤東敢入韓抗美,是「打得一拳開,省得百拳來」,意指打怕了老美,爭取了數十年相對安寧。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是打了N拳開,卻招了(不是省了)百拳來,怎說?
特朗普的大棒亂揮,嚇怕了不少小國,但對著中國卻是一籌莫展。
在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內,猝然揮出關稅大棒,中國當時確被打個措手不及,因為誰也想不到,特朗普訪華,與習主席談得好好的,但特朗普在空軍一號剛飛出中國,仍在太平洋上空就祭出關稅棒,變臉速度,是以小時計。
中國則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研出了對策,就是毛澤東在30年代提出的「論持久戰」中心思想--是提升自己的經濟以及生存能力,再謀反擊。
特朗普輸得對華放下身段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和拜登任內共8年時間裏,中國埋頭苦幹,對歐美諸國的封鎖、制裁一一尋求化解之法,結果就如大家所見,在近數月內,由大豆、稀土、芯片製作,一一提出精準還擊,更不用說軍力上的宣示,使到特朗普在國內困境叢爆時,不得不在韓國釜山的習特會議上,和在吉隆坡的商貿會議上,放下身段,與中國示好。
怎示好?
會談達成了為期1年的緩和協議,這本身就耐人尋味:不是之前的90天一續,而是延期1年,這和明年美國中期選舉基本重合,這樣能避免選舉年雙方緊張的關係延伸到經貿問題上。具體而言,在這1年裏:
首先,中國將暫緩10月推出的稀土等物項的出口管制新規,相應的美方暫停9月29日祭出的出口管制50%股權穿透性規則,這一點上是有些超預期的。
其次,非常重要的一點在於美國對中國芬太尼關稅下調了10%,而中方也表態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包括取消今年對美國大豆加徵的10%的關稅,為大規模入口美國大豆創造條件。
最後,特朗普期待明年早些時候訪華(可能在明年4月,基本符合預期),並且邀請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
除此之外,中美雙方暫停相互之間額外航運費的徵收,繼續暫緩24%的對等關稅,以及妥善推動TikTok的交易,這些基本上都是意料之中的內容。
而美國單方面還透露一些談判的細節:例如市場比較關注的芯片問題,雙方也有所討論,但不涉及Blackwell等高端芯片,這一點不及市場樂觀預期;例如中國入口美國大豆的規模問題,根據美國財長透露,今年可能有1200萬公噸,未來3年每年或達到2500萬公噸。
如何去看待高層會晤的標誌性意義?
首先,雖然最終達成了關稅和管制的暫緩,但無論如何,暫緩不等於解決,只是緩和了目前的主要矛盾,把問題交給時間;
其次,這是兩國領導人在這一任期內的第一次會晤,第一次往往分量會更足,這意味著中美之間緩和期的時間會更長些;有了基本的共識框架,解決相關問題的摩擦會更小些;
第三,元首會晤也開啟了下一輪中美周期--從現在到明年早些時候特朗普可能訪華。
綜上,中美博弈的前半段以大豆入口和芬太尼關稅為抓手,雙方能保持基本的緩和,著手解決問題;後半段則以特朗普訪華、全面貿易協議為目標,雙方可能展開新一輪博弈。
最後,總結今年以來的教訓,從市場角度,特朗普除了「TACO交易」,還有「反向TACO交易」:事先渲染和宣傳很積極,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
從資產角度,短期內以美股為代表的權益資產需要擠出前期對超預期內容的樂觀定價,消化美聯儲的寬鬆分歧,或助力貴金屬在本輪調整中築底。
根據《財聯社》信息,中美經貿團隊通過吉隆坡磋商,達成的成果共識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美方將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所謂「芬太尼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徵的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1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雙方同意繼續延長部分關稅排除措施。
2. 美方將暫停實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1年;中方將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等措施1年,並將研究細化具體方案。
3. 美方將暫停實施其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1年;美方暫停實施相關措施後,中方也將相應暫停實施針對美方的反制措施1年。
4. 雙方還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擴大農產品貿易、相關企業個案處理等問題達成共識,雙方進一步確認了馬德里經貿磋商成果,美方在投資等領域作出積極承諾,中方將與美方妥善解決TikTok相關問題。
一句講晒,就是中美貿易一夜回到「解放前」,即是今年4月2日,特朗普加關稅的所謂「解放日」。
這些文本協議,會否被百分百執行,雙方都會留有後手,特朗普會否出爾反爾,走著瞧,但在釜山會議上已瞧出兩件事:
1. 釜山會議是由習主席作會議結詞(Concluding Remark);
2. 特朗普送習主席上車,原因是習的車在會議結束時,便停在門外等習,而特朗普是等了約1小時後,其車才到,形成特朗普不能不送習上車。
一個最後發言,一個提前可走,都一定是雙方(中美)外交上的安排,南韓只能執行。這種安排放在10年前、20年前,國人敢想像得到嗎?筆者敢打賭,這次特朗普打死也不敢出爾反爾,因為中國真有效地捏住了特朗普大豆農民的選票Go or No Go死穴。
為甚麼這次中美協議是先為期1年?明年11月是美國中期選舉月,亦是美大豆收割月,特朗普敢在1年期內犯難,他最好是先想想要不要豆農的選票。特朗普一直興90天、90天地延期,今次一改而為1年,想應是中方提出來的吧!話事權在手,怎不把你中期選舉拿捏死?
安氏半導體事件,反擊荷蘭有法
在未補入香港金庫會如何利港經濟之前,先講講,美國指使荷蘭於9月30日,按9月29日美國商務部拋出的50%股權穿透性規則,沒收了中資在荷蘭的安氏半導體,中國在3天之內,祭出了3項反殺:
1. 宣布安氏中國與在荷蘭的安氏是兩個獨立體,安氏中國不用聽令於在荷蘭的安氏。
2. 禁止安氏中國在東莞廠的芯片對外出口,這些芯片是供全球在德、美、法、日、巴西逾9000萬輛汽車的生產,禁令一出,這些地區的車廠已宣布要放假停產。
3. 安氏中國宣布以後貿易只收人民幣。
中國這3條反制,對中國最天掉餡餅的,是第3條,且聽說來。
人民幣要國際化,要有幾大指標:
1. 不能只應用在大宗商品交易上(但到目前為止,人民幣也只能局限用在石油、礦砂、大豆等的大宗商品上);
2. 要能在大企業的交易中作為常用的交易幣、定價幣及儲值幣。汽車是大企業,當平治、寶馬、豐田、本田都要籌人民幣來買安氏中國的芯片時,全球的金融市場會有甚麼變化?
這些大公司可以怎籌到人民幣?
a. 在中國賣車收人民幣,但近年這些外國車在國內銷售額一直下滑,售價亦受遏,能籌到的人仔不會太多。
b. 在中國以外,例如香港發熊貓債,這些債一發就是一發不可收拾,到期又要續發,即是熊貓債會愈發愈多。因為芯片是消耗品,在未另有供應商或替代品前,就猶如糴米,每月都要花人仔買這「芯片米」。
c. 安氏中國的芯片,不單用在汽車上,也用在不少機器、醫療器械和家電上,透過這些大企業對買安氏中國的芯片,國際上對人仔的需求,就多了。
上述3點總的來說,就是美國的50%股權穿透性規則,以為可以此來搶到中國的資產,結果不只是蝕揸米,更重要的是如中國只拿死不對荷蘭發貨,又或遲發貨,荷蘭的ASML光刻機也要停產,這是否筆者亂猜?
中國已對日本企業話,由於歐洲訂單太多,照顧不了日本的全部需求,這可以看成是對反華的女日相的一個警告,死跟美國,無乜好處。
呀!漏了一點很重要的,就是習特會中其中一項協議是取消50%的股權穿透性規則,呃呃呃,荷蘭點好呢?等睇戲好了。荷蘭也可跟美國取消這50%的股權穿透性規則,但中國是怎都不會取消要用人仔買芯片的,人仔無嗱嗱被國際企業重用,就是得力於美國對華的打遏,真係瞓咗都笑醒!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