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已经闲置了一段时间,为确保不会错过最新的内容。请重新载入页面。立即重新载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9月5日 (五)
第一讲 接合:中国绘画与西方音乐之交汇点
钢琴示范:钟志和
概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古典音乐各个时期的作品特色与风格转变之由来,并探讨这两门艺术的交汇之处以及它们在历史发展上的相似性。
9月12日 (五)
第二讲 崇高:范宽与巴赫
钢琴示范:钟志和
北宋画家范宽与巴洛克音乐大师巴赫所处之时代,纵然相距七百多年,但他们作品所呈现的方式,无论在宏观结构或微观细节上,都有不少互通相接的地方。这次将重点讨论《溪山行旅图》及《赋格的艺术》这两套堪称中国绘画与西方音乐史的扛鼎之作,并解读作品中的隐藏密码。
9月19日 (五)
第三讲 雅逸:倪瓒与莫扎特
钢琴示范:丁瀚恒
元代的倪瓒生性孤僻,绝尘拔俗,他的画作幽淡雅逸而笔简意远。相反,欧洲启蒙时代的莫扎特喜爱热闹,其歌剧人物传神活现,器乐作品典雅优美却简中寓繁。然而,两人笔下的创作却异曲同工,追求的境界殊途同归。此讲尝试揭开两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并探讨他们作品背後的美学意义。
9月26日 (五)
第四讲 绘声:墨彩上的乐韵
嘉宾讲者及古琴示范:钟兆燊
大家可能未曾想过,中国山水画除了观赏以外,更可以聆听。这些声音元素既有属于画中人物的「画内音」,也有属于画前观众的「画外音」。而西方画家同样是「绘声」高手,他们既能用线条色彩写出旋律跟和声,更可以将复杂的音乐曲式融入画幅。让我们一起发掘这些「看得见」的声音吧!
10月10日 (五)
第五讲 崇古:董其昌与布拉姆斯
钢琴示范:钟志和
董其昌与布拉姆斯是胸怀古人的集大成者,前者有云:「集其大成,自出机轴」。他们既「仿习」古人,又刻意「误读」前人;一方面回应历史,另一方面推动历史,打开全新局面。读懂二人之作品,便会明白艺术发展往往离不开自身的社会环境。
10月17日 (五)
第六讲 丑美:石涛与贝多芬
钢琴示范:钟志和
石涛与贝多芬是中西历史中带有极强「自我意识」的两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叛逆反动而充满张力,不时更会以丑为美,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唯美框架。这种现象究竟有何成因?而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些「不优美」的创作呢?
10月24日 (五)
第七讲 留白:无声之音与无色之象
钢琴示范:钟志和
「留白」 是中国水墨画独特的表现手法,这些笔墨未到的地方,不仅为画幅注入「灵气」,更打开了观者无穷的想像空间,正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另一边厢,西方艺术讲究的「留白」不在绘画而在音乐,作曲家往往能以各种形式的「空白」与「寂静」来表达不同的时空与情感慨念,赋予音乐更深层次的内容。
10月31日 (五)
第八讲 内美:傅聪与黄宾虹
钢琴示范:丁瀚恒
谈到钢琴家傅聪,人们往往称其演奏充满东方趣味。但讨论的层面,大多只是陈述他怎样以中国诗词来比喻莫扎特、萧邦、德布西等人的作品。而是次讲座,将从音乐诠释的角度出发,探讨傅聪的音乐处理如何呈现中国文化的意藴。而这又跟黄宾虹及其绘画有何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