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移民英國|工黨上場後逾5萬人經英倫海峽偷渡!「脫歐」反而推高了難民數字?
英國《衛報》上周報道,自從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上台後,已經有超過5萬人乘坐小船,經英倫海峽偷渡至英國!大量非法難民湧入引起各界不滿。英國政府一再宣稱要「收回邊境控制權」,甚至提出了昂貴的「盧旺達計劃」,但現實卻是偷渡人數屢創新高,庇護案件積壓如山,某程度上,當初當初「脫歐」間接推高了移民數字,本來以為能夠「控制邊境」,卻成為「制度真空」的導火線。
難民潮背後的推力
難民問題並非憑空而來。中東與非洲長期的衝突、內戰,已經令大批人口流離失所。俄烏戰爭更進一步推高了流亡人數。對於不少難民而言,英國擁有幾個「天然吸引力」: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加上與部分非洲、亞洲國家有殖民歷史與僑民網絡,令英國成為難民人口的優先目的地。
雖然英國的庇護程序冗長,但其社會福利、工作機會亦優於其他歐洲國家,大量難民利用英法邊境漏洞,乘坐小船經英倫海峽偷渡至英國。最近英媒BBC便揭露,有英法人蛇集團有系統地組織非法偷渡,把「過海」變成一門生意。
「脫歐」如何製造「制度真空」?
關鍵在於「都柏林規則」(Dublin Regulation)。脫歐前,英國仍受制於這套歐盟機制:庇護者必須在第一入境國申請,若偷渡至英國,政府可直接遣返原入境國。這相當於一道「防波堤」,擋住了大批有意北上的偷渡者。
但自 2020 年底「脫歐」正式生效後,這道防線瓦解。英國退出了《都柏林規則》,只能依靠與歐洲國家的雙邊協議,卻缺乏強制力。
對偷渡者來說,情勢瞬間改變:只要跨過法英海峽,幾乎沒有被送回法國的風險。於是,偷渡潮從此急速升溫——2022 年,就有 4.6 萬人乘小艇抵英,創下當時新高;工黨上台後,短時間內更突破 5 萬人。
非法入境人數上升,讓英國政府疲於奔命。光是安置庇護者的酒店開支,每年就要耗費數十億英鎊。所謂的「盧旺達計劃」,雖然聲勢浩大,卻幾乎沒有實際送走多少人,反而成為納稅人的沉重負擔。
「脫歐」時,「收回邊境控制權」是最響亮的口號,如今看來,這份承諾反而成為今日「制度真空」的根源。英國既要履行國際庇護責任,又要兌現控制移民的政治承諾——這正是工黨上台後最艱鉅的議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