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特朗普為何對莫迪「恨之入骨」?
今天,中美關稅戰又進入一個新階段。美國總統特朗普昨天簽署了行政命令,將美國暫緩執行對華「對等關稅」的期限,再次延長90天,即延長到11月上旬。這一宣布並不出人意料,大多數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對延長「暫緩期」早有預判,因為今年5月開始,中美高級官員在日內瓦、倫敦、斯德哥爾摩舉行了三輪磋商,就關稅和貿易與投資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特朗普隨後宣布暫緩實施「對等關稅」,與此同時,美國上周宣布了對一些國家的終極版「對等關稅」標準,其中包括對印度和巴西分別徵收50%的關稅。
中國、印度和巴西均為代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大國,同時也都是金磚組織的創始成員。特朗普對上述三國的態度明顯不同,首先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實力非常強大,手中握有「稀土牌」,可以在高科技與國防領域制約美國。其次是中國與特朗普政府打交道的方式,和印度、巴西等國不同,比較照顧特朗普的面子,因此在關稅問題上,美國對中國的態度顯得比較「溫和」。這一點經常被人忽略,但實際上影響非常大,所以值得在這裏細談。
懲罰印度購俄石油,惹印度輿論反彈
特朗普提出對印度徵收高額關稅的公開「理由」是,印度幾十年來一直對進口商品設置障礙,令美國產品包括農產品難以進入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還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等於變相支持俄羅斯經濟,讓俄羅斯有能力繼續在烏克蘭展開軍事行動。
特朗普指印度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變相支持俄羅斯經濟。(AP)
這些的確都是事實,但印度人對特朗普極度不滿的原因之一是,中國也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產品,為甚麼美國對中國那麼「遷就」?眾所周知,印度多年來一直在暗中和中國較勁,一些高傲的印度人認為,印度的國際地位應當高於中國。他們強調的是,印度在人口上已經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也超過了日本,令印度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2030年有望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而且印度還是西方認可的「全球最大民主國家」(以人口來計算),在國際事務中與美國、日本、澳洲等國站在一邊。如今中國可以不理美國的要求,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為甚麼美國不以同樣的理由懲罰中國?
印度電視台記者在報道中發出這類詰問,同時還批評歐盟國家購買大量俄羅斯天然氣,甚至利用鋪設在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其交易總額達250億美元,比提供給烏克蘭的軍事援助(210億美元)還多,這是對俄羅斯更有力的支援。美國並未因此懲罰歐盟國家,反而藉印度購買俄羅斯能源產品對印度徵收高額關稅,這非常不公平。
特朗普的50%關稅在印度引發了強烈反彈,因為它直接影響各類企業,首當其衝是傳統的紡織品和皮革類(皮鞋、皮帶、皮包等產品)企業、仿製藥企業及部分食品行業,同時也衝擊了蘋果公司等跨國企業近年從中國遷往當地的組裝廠。印度輿論認為,美國如果想全面禁止俄羅斯出售能源產品,應當考慮促使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相關的制裁決議。印度官方則強調,印度的對外貿易以印度的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完全在合法範圍內進行。
特朗普對印度徵收50%關稅,首當其衝是當地的皮革類企業。(AP)
未讓特朗普邀功,莫迪「太不給面子」
其實,特朗普如此「特別關照」印度,與另外一個因素有關,那就是印度太不給他面子。特朗普好大喜功,總喜歡吹噓自己才智超人,對給他面子的人就表示友好,如果不給面子就立即翻臉。
今年2月中,特朗普第二次就任總統不到一個月,印度總理莫迪就以工作訪問的形式前往華盛頓,意在討好特朗普,希望推動雙邊關係,並爭取美國在制定「對等關稅」時不要為難印度。雖然不是國事訪問,沒有大型歡迎儀式和隆重的國宴(莫迪以往訪問華盛頓時享受過的待遇),但莫迪表現得非常好,似乎很享受這次外訪。美印雙方都對莫迪的華盛頓之行給予積極評價,令印度民間和官方都對關稅的前景感到樂觀。
莫迪今年2月中以工作訪問形式前往華盛頓,旨在討好特朗普,當時兩國都對此行給予積極評價。(AP)
然而,世事難料。幾個月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一宗恐怖襲擊事件互相指摘,導致兩國對立加劇,最終釀成5月初兩軍在空中交手,導彈呼嘯,戰機墜地。事後雙方均稱「完勝對手,實現目標」,但國際社會自有公論。兩國交戰期間,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呼籲停火,並積極透過外交渠道展開斡旋。
5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過社交媒體宣布,在美國的調解之下,印巴兩國同意立即停火。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外交官員隨後證實了相關的停火協議,而且兩國官員的立場和表述影響了華盛頓的態度。巴基斯坦官員提到,國際社會希望盡早停火,避免事態升級,感謝美國、沙特阿拉伯、中國、英國及聯合國為此作出的努力。
但印度官方始終不認可美國的調解作用,這是有原因的,主要是滿足國內政治的需要,而這種政治現實在很多國家都存在,很多戰爭就是因此而發生。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印度國大黨等在野黨議員在議會辯論中,質疑為何美國總統率先宣布印度和巴基斯坦達成了停火協議,批評莫迪在外交事務上放棄了自主權,有損國家尊嚴。面對反對黨這樣扣帽子,莫迪不得不堅決回擊,否則可能會形象受損,甚至被在野黨整下台。所以,他在議會回應質詢時,反複強調印度在印巴衝突問題上絕不會受外國壓力的影響,還透露美國副總統萬斯打電話向他提供軍事情報,涉及巴基斯坦準備採取的軍事行動。他告訴萬斯,他們將會付出代價,印度將用導彈對付子彈。
印度官方並不認可美國在印巴衝突的調解作用 (AP)
莫迪用強硬表態封住了在野黨的嘴,但對特朗普的個性作出了誤判,也不知道特朗普非要爭這份「榮譽」的目的是甚麼。他還怕美方繼續吹噓華盛頓在調解衝突中的作用,給他帶來新的麻煩,特意在6月17日給特朗普打了個電話,歷時35分鐘。他重申了印度對印巴「四日衝突」達成停火協議的表述,強調印度在印巴衝突問題上絕不會接受第三者的調停,等於是直接告訴特朗普,「我不承認達成停火協議是美國調解的成果」。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特朗普認真聽了莫迪的話(算是忍住沒發脾氣),但對於不讓他邀功有些憤怒。該報道稱,印度官員發現,此後美國對印度的態度有轉變,特朗普對莫迪的批評也隨之增多,再後來就有了對印度實施50%關稅的結果。
外交戰線動作頻繁,劍指諾貝爾和平獎
莫迪不知道他拒絕讓特朗普攬功,是犯了大忌,因為特朗普想憑「調解國際衝突,避免兩個擁核國家之間爆發一場核戰」來爭取諾貝爾和平獎。而且莫迪從國內政治角度考慮自己的形象,屢次不給特朗普面子,讓特朗普記恨在心。
莫迪給特朗普打電話時,正在加拿大出席今年的七國集團(G7)會議,當時他收到情報,白宮將在次日舉行午宴,招待到訪的巴基斯坦陸軍司令穆尼爾(Asim Munir),這位陸軍元帥是巴基斯坦的實權人物。美方邀請莫迪從加拿大返回印度途中順訪白宮,在華盛頓停一下。莫迪擔心白宮有意安排他在白宮午宴上與穆尼爾見面,這樣的同框照片有可能會給他在國內帶來麻煩,於是藉口要趕著去訪問克羅地亞,婉拒了白宮的邀請。
知道美國將接待巴基斯坦陸軍司令穆尼爾(圖),莫迪藉詞婉拒順訪白宮的邀請。(AP)
確實,白宮可能就是想要一張這樣的照片。為甚麼?因為特朗普真的想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在諾獎官網上,2025年獲提名人資料中,有不久前離世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也有特朗普,提名他的人有好幾位,包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以色列政府、柬埔寨總理洪瑪奈和柬埔寨政府,以及巴基斯坦元帥穆尼爾及巴基斯坦政府。在獲提名理由一欄,穆尼爾提到的正是特朗普為調解印巴衝突、維護和平所作出的努力。
對於特朗普的性格和他的夢想,全世界的媒體已經報道了很多很多,但莫迪和他的班子似乎一致沒有掌握最核心的部分。奧巴馬就任總統第一年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2009年10月),但在那之前他並沒有做出明顯的貢獻,諾獎委員會也只強調他對消除核武器和促進國際合作的遠見和願景。如今特朗普已經參與了國際事務並且發揮很大影響,可能很多人會首先想到關稅戰帶來的麻煩和痛苦,碰巧有印巴衝突,能讓他藉機製造一個「和平締造者」的形象,這令他似乎與諾貝爾獎又近了一步。對比莫迪與巴基斯坦的態度,怎麼可能不讓特朗普對莫迪「恨之入骨」?
特朗普欲為自己製造「和平締造者」的形象,以獲取諾貝爾和平獎。(AP)
如今這「豐功偉業」沒能記在他的功勞簿上,特朗普只得繼續努力,趕在10月公布諾獎之前,在加沙結束戰事,或者在烏克蘭促成停火。不管有誰不買賬,80歲的人都要為一世功名而奮力進取,只爭朝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