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AI基建陷入循環交易?NVIDIA、OpenAI彼此投資採購,是經濟增長動力,還是AI泡沫前兆?
從輝達(NVIDIA)豪擲千億美元投資OpenAI,到OpenAI與超微(AMD)、甲骨文(Oracle)的連環交易與採購行為,令AI基建正在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擴張。AI帶來的潛在效益確實叫人興奮,但同時也令人質疑這種環環相扣的合作關係,是否已陷入「循環交易」?
Read More:
黃仁勳雙重豪賭:千億押注OpenAI、50億金援Intel!解讀NVIDIA巨額投資背後的深遠布局!
OpenAI連年虧蝕仍能融資千億!為何半導體巨頭搶著投資合作?奧特曼「金融魔法」完全拆解
AI巨頭循環交易惹泡沫化疑雲
過去半年間NVIDIA與OpenAI的連串投資動作,已讓市場對AI泡沫的憂慮不斷醞釀;及至2025年9月22日,輝達宣布向OpenAI投入高達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而後者則會大規模採購NVIDIA GPU,終於讓AI泡沫疑雲全面爆發——外界質疑輝達藉由投資綁定客戶,進而推高晶片需求與公司股價,是一場「自我拉抬」的資本遊戲。
OpenAI宣布接受NVIDIA投資的翌日,OpenAI證實已跟Oracle敲定一筆高達3,000億美元(約2.34兆港元)的交易,並將之歸入大型AI基建計劃「星際之門」(Stargate)。同時,Oracle又會向NVIDIA購入價值數十億美元的AI晶片,以加速數據中心部署,讓Oracle成為這場資本遊戲的新參與者。
後來,OpenAI更拉攏NVIDIA的競爭對手AMD加入。OpenAI與AMD於10月6日宣布達成合作協議,OpenAI計劃在未來數年內部署高達600萬吉瓦(GW)的AMD Instinct系列AI加速器,後者則以每股0.01美元的超低價,向OpenAI發行最多1.6億股權證。以現有股本計算,OpenAI最終或可持有約10%的AMD股份,形成「循環交易」(Circular)的合作關係。如此一來,市場對AI泡沫的疑慮進一步延燒。

OpenAI與甲骨文合力推動「星際之門」計劃,在美國多處興建AI數據中心,圖中為坐落於德州亞伯林(Abilene)的旗艦據點。(圖片來源:OpenAI官網)
科網泡沫年代已出現循環交易
所謂「循環交易」,意指資金雖然在帳面上流動,但其實只是「左手交右手」。譬如說,甲方投資1億美元給乙方,然後乙方再用這筆資金回購甲方的產品,資金最終又回到原點,並未真正流入市場。這種操作會讓雙方的收入與市值看似同步成長,營造出業務蓬勃、前景無限的假象;但實質上,資金只是被困在合作夥伴之間打轉,沒有外部需求進場支撐,難以產生真正的經濟動能。一旦其中一方出現資金短缺,整條資金鏈便會斷裂,虛假的繁榮瞬間瓦解。
早於1990年代末,類似的循環交易事件已在美國科技界發生過。當時電訊設備商朗訊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跟多家客戶進行虛假的軟件或設備銷售,並安排所謂「融資」協議,讓對方無需即時付款。這些交易多半伴隨貸款承諾或雙邊設備購回協議,即朗訊賣給對方產品、再以其他形式將錢退回,或對方用購買朗訊產品的款項再購回某些服務。
朗訊將上述交易列為當期收入,為2000財年後數季創造巨額的收入虛增。後來,當部分客戶資金鏈斷裂、相繼倒閉後,朗訊被迫減記呆帳損失。該公司在財報公布後數次調整營收和獲利數字,引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懷疑,並進行調查。
結果發現,朗訊於2000至2001年間不當認列11.5億美元(約89.7億港元)營收,以及4.7億美元稅前獲利。事發後,朗訊須向SEC繳納2,500萬美元(約1.95億港元)的罰款,公司商譽和股價嚴重受創,更加速了當時的科網泡沫崩潰。

受惠於OpenAI的3,000億美元大單,甲骨文股價曾大漲36%,讓共同創辦人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身家一度超越馬斯克,短暫登上全球首富寶座。(圖片來源:X.com@Oracle帳戶)
鮑威爾力挺AI基建投資熱潮
鏡頭回到現在,AI泡沫危機可能已現端倪。科技網媒The Information援引甲骨文內部文件報道指,該公司在2026財年第一季(截至8月)透過租賃NVIDIA GPU伺服器獲得約9億美元(約70.2億港元)的收入,但毛利率只有14%。外界質疑,Oracle或許無法從巨額AI投資中獲取合理利潤。
高盛執行長大衛·所羅門(David Solomon)指出,目前AI基建的巨額資金投入,與過去科網泡沫時期有明顯相似:「當市場為一項新科技注入大量資金、並催生眾多新公司時,經常會出現市場估值超前於公司潛力(的情況)。」他又警告,雖然AI技術未來潛力不容忽視,但「將有不少資本投入最終無法得到回報」,導致部分企業蓬勃、部分衰落的分化局面。
不過,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卻認為,現時AI投資熱潮與當年科網泡沫完全不同。他指出,這次參與AI基建的都是有真實盈利、實質業務支撐的成熟企業,而非空有技術概念、未有實際營收的初創公司,因此這波AI投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真正引擎。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為實現其AI霸業,積極拉攏各方投資,以建立龐大的運算資源,但卻因此而引發AI泡沫疑雲。(圖片來源:翻攝OpenAI官方YouTube影片)
輝達多項重磅合作駁AI泡沫論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10月28日舉行的GTC秋季大會上,發表多項與不同產業夥伴合作推動的AI項目,推動AI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藉此反駁AI泡沫論。他宣布,NVIDIA與諾基亞(Nokia)將聯合推出名為「Aerial RAN Computer」的高階運算平台,能夠同時執行無線通訊與AI運算,幫助電訊商實現6G網絡轉型。
叫車平台Uber、汽車廠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將會跟輝達合作,預計自2027年起,逐步部署10萬輛基於NVIDIA自駕技術的無人駕駛的士(RoboTaxi)。製藥業巨頭禮來(Eli Lilly)也會跟NVIDIA結盟,攜手建造業內最強大的超級電腦和AI工廠,加速新藥開發。
NVIDIA亦會與大數據分析公司帕蘭泰爾(Palantir)建立合作關係,其AI晶片和軟件將整合至Palantir平台,協助企業在物流、供應鏈與營運管理等複雜場景中加速決策,改善營運效率。輝達又會跟美國能源部合作,建造7座超級電腦,以促進科學探索。
黃仁勳強調:「AI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技術」,並指出不少公司已經在大規模運用各式AI模型,並願意為此付費,證明昂貴的AI基建有其合理性。當輝達宣告跟政府機構、不同產業巨頭合作後,市場已將其視為「AI基建的核心」,刺激其股價大漲,使NVIDIA躍居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5兆美元(約39兆港元)的公司。由是觀之,隨著外界對輝達AI王國的信心大振,相信有關AI泡沫的公開討論也會開始逐漸降溫。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市場對AI運算力的需求不斷上升,預計現存Blackwell和下一代Rubin晶片將在未來數季帶來5,000億美元(約3.9兆港元)的銷售額。(圖片來源:翻攝NVIDIA官方YouTube影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習特會」在南韓順利舉行,你認為中美關係是否將會逐漸回暖?► 立即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