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07-04

AI侵權有免死金牌?Meta、Anthropic盜用書籍訓練AI裁定無罪,解讀判決背後法律邏輯!

  生成式AI迅速崛起,正在改變我們創作與使用內容的方式,但隨之而來的版權爭議也日益加劇。2025年6月底,美國聯邦法院就Anthropic與Meta兩宗侵權官司作出判定:在特定條件下,將書籍用作AI訓練資料可構成「合理使用」。此舉讓科技界一致叫好,普遍認為這是AI發展的一大勝利。這兩宗判決究竟意味著甚麼?它們是否向AI公司發出侵權免死金牌,抑或僅僅是個別案件的特殊裁定?

 

Read More

OpenAI最強勁敵?Anthropic超額融資35億美元,估值狂飇3倍,揭示AI產業進入新競爭格局?

Meta AI開源逆襲!朱克伯格推最強免費AI模型Llama 3.1!衝擊OpenAI閉源AI生態圈

 

Anthropic侵權獲判合理使用

 

  2025年6月23日,美國加州北區聯邦法院裁定,AI初創公司Anthropic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書籍為其大型語言模型進行數據訓練,屬於「合理使用」(Fair Use)範疇,成為美國首宗針對生成式AI情境下合理使用的案例。

 

  美國作家Andrea Bartz、Charles Graeber、Kirk Wallace Johnson於2024年8月對Anthropic提出訴訟,指控該公司以購買和非法下載方式,盜用數百萬本受版權保護的書籍,訓練其AI模型。他們進一步主張,Anthropic旗下AI模型Claude能夠在短時間內為用戶產製大量AI生成作品,遠遠快於人類作家寫書所需時間,威脅他們的生計。

 

  Anthropic向法院辯解,Claude複製書籍的目是研讀箇中內容,從中萃取非受版權保護的知識,繼而運用所學來開發革命性技術。該公司認為,使用這些書籍內容屬於合理使用,美國版權法不但容許,更鼓勵這種AI模型訓練,因這樣可以促進人類創造力。最終,法官威廉·阿爾蘇普(William Alsup)的判決同意,Anthropic的AI模型訓練具有轉化性使用(Transformative Use)的說法,即新作品是否賦予原作品新的表達、意義或訊息。

 

Anthropic旗下大型語言模型Claude主要特色是強調「安全性」、「道德性」與「可控性」,但在訓練過程中卻涉及不道德的盜版內容下戴。(圖片來源:翻攝Anthropic官網)

 

儲存盜版書籍不屬於合理使用

 

  法官阿爾蘇普認為,AI訓練就像一個人閱讀大量書本,從中理解寫作的技巧與風格,而不是逐字複製原文內容。根據美國版權法的合理使用原則之一,若使用行為改變了原作品的用途,例如用於教學、評論或創作全新的內容,就有機會被視為合理使用,而不構成侵權。

 

  Anthropic對如此判決當然表示很高興,可是這並非全然對Anthropic有利。法官阿爾蘇普指出,該公司透過盜版途徑下載逾700萬本書籍,然後儲存在公司內部的「中央圖書館」,已構成侵害作家版權的行為;就算部分書籍沒有用作AI訓練,也不構成「合理使用」。

 

  這意味著Anthropic真金白銀購買書籍,掃描輸入給AI模型進行訓練,就沒有問題。但以盜版書籍來訓練模型,卻是另一回事。預計法官阿爾蘇普將於2025年12月作出另一裁決,判定 Anthropic因使用盜版內容而須付出的賠償金額。

 

  按照美國版權法的規定,在一般情形下每件作品的法定賠償金額為750美元至3萬美元(約5,850港元至22.7萬港元)之間;若屬故意侵權(Willful Infringement),法院更可將賠償金額提高至每件作品最高15萬美元(約117萬港元),所以Anthropic日後可能要面對總額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巨額賠款。由是觀之,這次表面上雖然打贏了官司,但實際上可能只是爭取到一點緩衝時間,真正的衝擊還在後頭。

 

Meta勝訴只因控方錯誤主張

 

  Anthropic案件宣判的兩天後(2025月6 月25日),三藩市地方法院裁定Facebook公司Meta 使用數百萬本書籍訓練AI模型,屬於「合理使用」。這對AI公司來說可能是又一次勝利。

 

  13名美國作家於2023年聯合控告Meta,在未經授權下利用其作品訓練Llama模型。與Anthropic侵權案件一樣,他們指控Meta通過盜版途徑下載大量書籍以供訓練模型。同時,控方又提出,以此為訓練基礎的Llama涉及未經授權的內容重製,並強調Meta行為損害了作者將其作品授權用於AI模型訓練的權益。

 

Meta旗下大型語言模型Llama是一款開源大型語言模型,提供可商用授權、從研究轉向實務應用。(圖片來源:Meta官網)

 

  法官文斯·查布里亞(Vince Chhabria)認為,控方的兩項主張都站不住腳。首先,因為Llama難以從書籍中生成足夠長度的文本內容;其次,即使控方擁有書籍版權,惟他們也無權主張或壟斷「將作品授權用於AI訓練」的市場。換言之,法官認為這類市場本身並不受版權法保障,版權持有人不能因為某項新科技應用出現,就自動取得從中獲利的權利。

 

  然而,法官查布里亞卻對作家們的處境深感憂慮。他坦言,合理使用缺乏明確界線,必須視個案情況而定。如今所有AI公司都聲稱其使用具轉化性,但問題在於這些業者創造出來的AI產品,不僅可能嚴重侵蝕原作品的市場價值,還可能削弱人類創作的誘因。在合理使用的護航下,這類行為對版權作品造成的潛在傷害,可能遠大於AI公司所聲稱的正當使用目的。

 

這兩宗判決僅適用於本案情況

 

  此外,查布里亞指出,控方忽略了有一個可能成立的法律主張。Meta透過抄襲原告書籍,開發出一項可能導致類似內容氾濫的產品,造成市場稀釋效應,讓原作變得不再稀缺,甚至被視為可被取代的內容,進而削弱其市場價值。遺憾的是,控方對此論點僅輕描淡寫,未能提出實質證據證明Llama對其作品市場構成稀釋影響。

 

 

Meta執行長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剛完成重組集團的AI業務部署,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Superintelligence Labs),負責統領和加強AI業務發展。Meta侵權官司勝訴,如同打一劑強心針,令AI團隊士氣大振。(圖片來源:Meta官網)

 

  儘管在Anthropic與Meta的侵權官司中,AI公司似乎暫時佔了上風,但兩位法官皆強調,其判決僅限於本案情況,未來在不同產業或不同案件中,仍有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裁決結果。法官查布里亞批評,AI公司宣稱「不利於他們的版權裁決會阻礙AI發展」的說法極為荒謬。他指出,若這些業者確實需要依賴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來訓練模型,而AI又能為他們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收益,那麼他們應主動尋求補償版權持有人,而不是逃避責任。

 

  查布里亞指出,像新聞產業這類內容密集的市場,更容易受到AI生成內容所帶來的間接競爭影響,這意味著若未來有媒體公司提出訴訟,法院的審判態度可能會更加嚴格。事實上,美國仍有多宗由作家與新聞機構提出的集體訴訟,針對微軟(Microsoft)、OpenAI、Meta等訓練AI模型的行為進行起訴,因此往後的審判才是真正的戲肉!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Smart Living #Anthropic #Meta #法律 #AI #朱克伯格 #版權爭議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關稅戰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