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2025
電影《8號出口》:真正的地獄在於不去選擇的時候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舞曲〈波麗露〉貫穿電影《8號出口》的敘事結構,不動與重複的節奏牽引著故事中迷路的男子,在漠不關心的日常生活中,反覆重拾又放下一直存在的包袱。急功近利的人只會緊握公事包,不擇手段地往致命的目標前進;一時迷失的人則會調整呼吸、放下身上的背包,坦然依隨自己的意願緩步前行。
《8號出口》的迷離通道是一個帶有疏離感的空間,就如故事中的主角「迷路的男子」;他不僅是在實際意義上迷路,同時亦在心理層面上迷失。通道內出現了由荷蘭藝術家Maurits Escher所創作的「Möbius Strip」系列展覽海報,與橫放數字「8」的無限符號,同樣象徵著空間中的反覆輪迴。通道內的考驗,就像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突然感知到的存在危機,必須通過一連串的考驗,重新審視自己曾經作出的所有決定。迷路的男子在電話異象裏對剛懷孕的前度女友說:「我不停兜兜轉轉,出不來。」他所尋覓的不只是鐵路的出口,還有人生中的新一章。
怪異的月光
這一個由步行模擬器遊戲改編而成的劇本,除了重塑場景中的怪異與驚悚感,還延伸為帶有哲理與象徵意味的故事。在電影配樂上,以不同古典樂曲引領敘事節奏:從拉威爾的〈波麗露〉,到德布西的〈月光〉,以及後來的交響樂曲,最後再回到開端的旋律作首尾呼應;其中快慢交替的節奏,象徵人生中不同的階段。
在最後主角選擇犧牲自己,拯救未來的孩子,就像聖經中神要求亞伯拉罕獻祭兒子以撒的故事。他願意珍惜並依隨自己的意願而行:從最初在背包裏不停尋找哮喘藥,到最後能調整自己的呼吸;放下背包重新出發,迎向屬於自己的另一個階段。本來的猶豫不決與漠不關心,已經蛻變為一種清晰而真實的意義。
回不去的人
另一位手執公事包、頭頂早已光禿的上班族角色「行走的男人」,同樣在這一條通道中迷路,他的唯一目標就是下班後與孩子見面。在重複乏味的人生裏,他只渴望在日常的壓抑中得到片刻的喘息。即使知道自己應該走往正確的方向,卻早已沒有回頭的可能;只可以繼續往前,直到踏入一個無法挽回的國度。「行走的男人」(The Walking Man)的命名,源自開首介紹「地獄」時的四個英文字母「HELL」——真正的地獄在於不去選擇的時候。
電影《8號出口》
上映日期:2025年9月4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