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5-10-01

大灣區是養老的另一選擇

  早前提到,萬一晚年時失去自理能力,有很大可能要入住護理安老院(有人照顧起居那種,簡稱護老院)。本地公營或津助護老院,收費雖然相宜,但不是你想住就住到;退而求其次,想住私營護老院,每月2萬元至3萬元少不免,再豪華一點的,更不止此數,這筆費用不是人人都能負擔。

 

  近年大灣區已經成為港人的「後花園」,除了年輕人可以在此追夢之外,長者也可以考慮在此終老。

 

  我的朋友當中,部分退休之後,已經選擇前往大灣區過退休生活。這批人應該很容易融入內地的生活,因為他們大多都會在內地置業,而即使只是租屋,只要住滿半年,就可以申請《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簡稱居住證)。

 

  有了居住證,他們就可以享有內地居民的大部分權利,涵蓋住宿、乘坐交通工具、買車、申請駕駛執照、購物、金融服務等等。對於退休人士來說,最好就是買到內地的醫保,以便日後有病時能夠以相宜價錢,甚至免費使用內地的醫療服務。

 

  因此,如果一早選擇在內地退休者,即使有朝一日身體機能轉差,甚至去到不能自理的地步,我相信,他們也不會選擇回港,而是選擇入住內地的護老院。

 

  如果這一刻仍然想在香港過退休生活者,但想為將來萬一失去自理能力時有個打算,就要首先了解一下我早前提到的港府安老政策:「居家安老,持續照顧」。

 

  但正如我所說,很多時,居家安老並不是想象中容易。當一個人失去自理能力時,到底有沒有另一人去照顧呢?會否出現近年常見的悲劇,即是一個長者照顧另一個更老的長者呢?

 

  因此,護老院是不可或缺的,但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舍一直供不應求,申請者往往要輪候3年至5年左右才可以入住。3年至5年是個甚麼概念?對於健康已經出現問題的長者來說,3年至5年可以令他們變得更差,甚至已經走完他們的人生旅程。

 

現有24間大灣區護老院供港人選擇,不少是近年新建,環境和設備都很不錯。(社署影片截圖)

 

  明顯地,這是十分不理想的。政府有見及此,早在2014年就已經推出「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當時沒有大灣區的概念),鼓勵正在輪候本地院舍的長者,申請入住廣東省內的院舍。但早期只得兩間院舍給港人選擇,加上路程相對遙遠,令親人探望不易,要回港看病或覆診都比較困難(當年的交通仍然有點麻煩)。

 

  結果,這個計劃反應未算理想。但隨著內地護老院的發展迅速,設備完善的大型護老院相繼落成(部分是由本地安老服務機構與內地籌建),香港的醫療券又可以在內地使用,以及港人可以在內地的醫院覆診和取藥等等,令到健康出現問題的港人,開始考慮入住大灣區內的護老院。

 

  根據社會福利署的網頁,現時已有24間位於大灣區內的護老院可供港人選擇,當中不少都是近年新建,無論環境和設備都十分不錯。我有朋友的父親自費入住其中一間院舍,他對內地院舍的服務也十分滿意。

 

  輪候香港護老院的申請者,若成功入住這些廣東院舍,政府是會代為支付所有住宿費和基本醫療費用(長者只需自付一些個人消耗品,例如尿片、傷口敷料等等,以及個人消閒娛樂,例如外出飲茶的費用)。因此,選擇入住廣東院舍的支出,比入住香港院舍會更便宜。

 

  我查看過這20多間院舍的資料,如果是自費入住的,每月住宿費用大約介乎7000元至9000元,視乎所需的護理程度,相比起本港私營護老院,性價比實在是十分高。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以點擊以下網址:https://www.swd.gov.hk/tc/pubsvc/elderly/cat_residentcare/subrcheplace/guangdong/

 

  作者電郵:lkslo@yahoo.com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我要退休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退休 #理財智慧 #我要退休 #退休錦囊 #護老院 #大灣區 #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 #社會福利署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