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
從神話到現實:大衛走廊的新西亞野心曝光?
以色列在加沙的飢餓武器,令國際社會髮指,多名美國學者和以色列人權組織,已把加沙的情況定性為種族清洗,而以色列的清洗目的便是企圖全面佔領加沙,從這裏開始,實行她的大中東計劃,這已沒有甚麼秘密可言,內塔尼亞胡也曾展示這個大中東地圖。與此同時,以色列在敘利亞佔領全部戈蘭高地之餘,最近又介入南部蘇韋達省的少數族群衝突,不少中東媒體分析指出,以色列欲操控整個敘利亞南部,繼而向東北部推演,一條傳聞中的「大衛走廊」逐漸出現,這正是大中東計劃的主要部分。
事實上,以色列企圖在敘利亞興建大衛走廊這一說法,實際上並不是國際主流媒體或學術界普遍認可的概念,這主要存在於眾多媒體的觀察中,並從神話開始,這涉及到聖經敘述、歷史考古,以及現代以色列的國家建設。
以色列佔領全部戈蘭高地,顯示出其擴張野心。(AP)
大衛走廊(David’s Corridor)在考古和地緣政治上,通常指的是連接耶路撒冷至以色列沿海平原(如特拉維夫)的戰略通道。在《聖經.撒母耳記》裏,大衛年輕時擊敗巨人歌利亞,成為民族英雄,之後奪取耶路撒冷(稱為錫安,Zion),建立統一王國。因此,這條走廊便因大衛王統一以色列並奪取耶路撒冷而得名,也象徵了猶太民族歷史和神話的連結。
這些故事塑造了以色列民族對土地的歸屬感與復國夢想,而大衛走廊在民族神話中便成為古以色列人進入聖城、實現應許之地的象徵。當以色列在1948年建國,令人詫異神話如何逐步走進了歷史與政治的現實。當年耶路撒冷周邊的大衛走廊,成為猶太人補給與軍事必爭之地,猶太軍隊從沿海地區突破阿拉伯軍隊封鎖,打通了耶路撒冷與沿海的聯絡線,重現了大衛走廊的戰略價值。
在考古上,大衛走廊通常是指連接耶路撒冷(圖)至以色列沿海平原的戰略通道。(AP)
因此,大衛走廊不僅是地理名詞,更是猶太人從聖經時代流亡、復國到重返耶路撒冷的歷史縮影。不過,這條傳說中的走廊比我們想象長,它從尼羅河伸展到幼發拉底河,而內塔尼亞胡所建構的大中東計劃,正是參考這條大衛走廊。隨著他的土地擴張野心,受切身影響的阿拉伯人開始聯想到大衛走廊這個劇目,或許已經暗地裏上演了,特別是敘利亞變天後,以色列在敘利亞種種佔領行動,包括最近在蘇韋達省,正在逐一印證當地人們的猜測,這個猜測在中東地區甚囂塵上。
最近當我到敘利亞採訪時,便碰上一名敘利亞人向我訴說,以色列將會因為要構建大衛走廊而分裂敘利亞。這條走廊再不只是神話,而是深具現實戰略的地帶,可以擴展以色列在西亞的影響力,甚至實現更長遠的領土與戰略目標。據說,這條走廊將從敘利亞南部伸展到東北部親美親以的庫爾德族自治地區,最終抵達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及伊朗、土耳其邊境,這將使以色列能夠同時威懾伊朗與土耳其兩大敵國。
有中東媒體認為,內塔尼亞胡欲將大衛走廊伸展至伊朗及土耳其。(AP)
伊朗對此最為緊張,因為這條走廊將令以色列可逼近伊朗領土。伊朗半官方媒體法爾斯通訊社報道,當西亞地區近日面臨猶太復國主義政權襲擊敘利亞等新地緣變局,愈來愈多證據表明以美正協調推進大衛走廊計劃,其目的旨在重塑地區邊界、滲透能源水源、削弱抵抗軸心實力。不過,建設這條走廊看來也艱險重重,沿線勢引發更多抵抗衝突,令敘利亞更為動盪不安。
究竟這條大衛走廊是真是假?或許是真,也或許大家想多了。無論如何,以色列的領土擴張野心毋庸置疑,大中東計劃也的確存在,而她欲消滅對其構成安全威脅的地緣勢力,並維護戈蘭高地的水資源戰略控制權,也是千真萬確。至於其他能左右西亞布局的野心計劃,就讓我們繼續觀察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