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Photo: 圖片由作者提供
堅持玉石俱焚,賴清德勢難連任
屋漏偏逢連夜雨,賴清德發動對國民黨立委大罷免,以24比0大失敗後,特朗普又對台祭出比日韓還高的20%對等關稅,在內外交逼、民調暴跌下,島內部分輿論認為,民進黨不只明年縣市長選舉將面臨大敗,賴清德恐已預先和連任絕緣。雪上加霜的是民進黨票倉中南部,罕見遇到連續暴雨,淹成水鄉澤國,損失慘重,可謂天怒人怨。
從大罷免投票前一直到本周,綠營南部大票倉連續受到颱風和暴雨侵襲,部分輿論認為是賴清德倒行逆施導致天怒人怨。
在綠營發動大罷免失敗後,美國對台關稅終於揭曉,既不是賴清德當初夢想的「從零關稅」談起,更是比日本和南韓高出5個百分點的20%。雖然民進黨當局並不承認是挫敗,但部分島內經濟學者則指出,如果將年初以來,美國施壓致使新台幣升值了12%的匯率計算在內,稅率高達32%,傳統產業承受不起打擊,恐怕會掀起倒閉潮。
島內的工具機、自行車和紡織等傳統產業,毛利率通常只有10%左右,新台幣升值12%早已把毛利吃掉。當台灣企業面對20%關稅,而日韓競爭對手只需負擔15%時,許多中小企業已完全喪失出口競爭力,無利可圖。
民進黨當局雖然解釋還可以和美國再談判,以便獲得和日韓一樣的15%稅率,但外國傳媒已認為,除非台灣仿效日韓,承諾對美巨額投資以及作出對農產品、汽車等全面零關稅開放,否則只是痴人說夢。外媒更點出,以日本承諾5500億美元、南韓承諾3500億美元來看,台灣投資金額極有可能落在4000億美元。
2024年台灣的GDP(本地生產總值)約為7955.73億美元,4000億美元相當於去年GDP的一半。而去年度政府總預算支出3兆元新台幣(約950億美元),對美投資相當於4.2倍的政府年度預算。大罷免大失敗後,在野黨仍控制立法院多數,這些對美投資預算能否通過頗有疑問。
分析台灣對美貿易結構,其實關稅大魔王仍未揭曉。傳統產業對美輸出只佔25%左右,另外七成半是半導體和電子零組件。美國早前已針對晶片和半導體相關產品,啟動《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232條款調查,島內面臨的稅率,絕對有可能比20%高。
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對高科技產品制定的各項法令和稅率,目的都是迫使各國供應鏈遷到美國,手段就是讓進口成本高出在美國生產許多。
超微半導體公司(AMD)主席和行政總裁蘇姿丰曾公開表示,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生產的晶片要比從台灣採購貴約20%。從這個角度推論,美國引用232條款調查對台的稅率,起碼25%起跳。島內所謂「護國神山」高科技產業,註定被迫遷到美國。
在大罷免大失敗,以及美國對台關稅稅率不如預期下,各傳媒近期公布的民調都顯示賴清德民望暴跌。據綠營背景的《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的執政滿意度為34.6%,較上月暴跌10.1個百分點,創上任以來新低;不滿意度56.6%,較上月高出近10個百分點,寫下上任以來不滿意度新高紀錄。民調亦顯示,高達54.9%受訪者不支持賴清德連任,比去年11月的37%增加近18個百分點;當時有46.9%民眾支持他連任,現在暴跌至34.3%。
在多重內外因素夾擊下,傳媒本來猜測他會收手停止大罷免,並放低姿態與在野黨和解,共同面對美國關稅對島內產業的打擊,但賴清德仍選擇玉石俱焚的策略,下令本月23日針對七名國民黨立委的第二輪罷免,採取精準打擊、背水一戰。
賴清德堅持推動的第二輪大罷免,被不少政治學者看衰。
要知道,在綠營側翼氣焰高張的情況下,第一輪大罷免仍以零蛋收場,部分側翼已表達棄船不玩,民進黨要在第二輪罷免有所斬獲難度甚高。如果依大部分島內傳媒預測,第二輪罷免仍無藍委被罷,早前宣布參選明年縣市長和議員的綠營政治人物,勢必為自己政治前途公開挑戰賴清德,迫他辭任黨主席。
如果賴清德繼續發揮硬頸性格,死不下台,並且死不認錯,雖然苦了民眾,但是藍白可藉由在多地區贏得縣市長選舉,順勢壯大地方政治版圖,以地方包圍中央,大幅增加2028年總統大選的勝算。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美國全球徵收新關稅,轉口貨物收額外40%關稅,你認為中美誰贏了?►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