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8/05/2025Text: Christy YiuPhoto: Nelson Hoi

以圖畫編織香港故事!專訪本地繪本藝術家林建才,探索兒童讀物的可塑性

  還記得小時候,手上那本色彩繽紛、以簡單文字說道理的繪本嗎?也許你我已經忘記,但在這片熙攘繁忙的城市中,還有那個他,以繪本為媒介,細膩地編織著屬於這座城市的故事。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藝術家林建才,2012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最初專注於媒體創作,和繪本沒太大關係,在畢業後數年,建才因一次契機,萌生了創作繪本的念頭:「我自己很喜歡看書,去旅行的時候也會去書店,有時候看不懂德文、日文,我就會去兒童圖書部看看繪本,去認識那個地方的文化和故事。然後我就覺得,為甚麼香港好像沒有這類的繪本?每次走到兒童圖書部,都是一堆的補充練習。因為我從小到大都喜歡畫畫,覺得自己也可以嘗試發掘一下,就開始畫了。」

 

連繫兩代人生活 ——《電車小叮在哪裏?》

 

  《電車小叮在哪裏?》,是建才的首本繪本作品,繪本以經典電車120為主角,「做這本書是因為當年有人建議把把中環的其中一段電車拆掉,我覺得很可惜,我小時候真的很喜歡坐電車,在西環坐電車去到太古城、維園……是假日一個節目,亦是家庭旅遊,所以我也很想分享這個開心經歷。」當年《電車小叮》出版後,很快便得熱烈回響,更獲得「中文文學創作獎 2016 兒童故事及兒童圖畫故事組 第一名」以及「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

 

 

  小朋友看過《電車小叮》,對香港舊式電車的認識深了;大人看過,勾起了小時候對「叮叮」的回憶。一本讀物,連繫了兩代人的生活,這成為了建才的一個意外小收穫:「這本書出版後,我收到很多來自不同家長的訊息,說很感激我做了這本書。因為他們跟小朋友讀這本書的時候,會分享原來媽媽小時候會和婆婆爺爺,常常坐電車去不同的地方,媽媽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家,搬到了別處,小朋沒有機會接觸這件事,但透過這個故事,連結了兩代人,他們還說下星期就一起坐電車,去探訪婆婆。」

 

改篇成音樂劇 ——《小高的遊樂場》

 

  《小高的遊樂場》恍如《電車小叮》的續集,以香港的山頂纜車與城市綠意為背景,靈感來自建才一次與朋友的登山經歷,他了解到香港的山林曾經多次面臨自然環境的重建與修復,這些樹木並非原生,而是歷經歲月的洗禮後,由世界各地引入並在香港扎根,這成為了《小高的遊樂場》的核心主題。

 

 

  《小高的遊樂場》更在本年被改篇成繪本音樂劇,由香港兒童音樂劇團演出,「我也想透過這本書和音樂劇推廣大自然,經歷了疫情之後,可能小朋友很怕碰到陌生的東西。其實很多東西、樹、泥土是可以碰的,其實我們不需要那麼害怕。」建才希望透過繪本,鼓勵小朋友重新擁抱自然,走出家門。

 

下一頁:本土藝術家也能走出國際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

Screen Sensations

You May Also Like
#林建才 #人訪 #Art & Culture #專訪 #音樂劇 #繪本 #藝術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關稅戰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