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指
  • 25,648
  • -643
  •  大市成交 3,454億
  • 期指
  • 25,657
  • -625
  • 高水9
  • 國指
  • 9,129
  • -229
  • 紅籌
  • 3,997
  • -39
  • 科指
  • 6,061
  • -198
  • 上證
  • 3,878
  • -19
  •  成交 8,799億
10/10/2025 10:42

證監會開發社交媒體監察系統,打擊潛在金融騙局

解讀
免責聲明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核心摘要:
證監會於2025年10月開發社交媒體監察系統(SENSOR),監測Telegram等平台可疑金融活動,應對針對大學生至退休人士的騙局,並計劃擴展至圖像及影片分析。

事實要點:
▷ 證監會開發SENSOR系統監測社交媒體,利用AI識別誤導性內容及追蹤發布模式
▷ 假冒政府官員及股評人事件增多,投訴涉及內地、中東、歐洲投資者
▷ 加密貨幣騙案因聯合執法及教育活動致升勢放緩
▷ SENSOR計劃擴展至更多平台並新增圖像及影片分析功能
▷ 金融網紅涉宣傳非認可產品、收費意見及無牌活動
  證監會新一期《執法通訊》提及,科技及社交媒體的近期發展重塑投資環境,使騙徒能針對從大學生以至退休人士的廣泛投資群體。零售投資者現在或會尋求金融網紅的投資意見,在Telegram群組討論投資機會,並透過流動應用程式進行交易或轉移資金,導致致金融騙案演變。某些金融網紅對零售投資者的決定具有重大影響力,他們可能會逾越法律界線,宣傳非認可投資產品、就投資意見收取費用,以及從事無牌活動。

*假冒政府官員及知名股評人事件愈來愈多*

  證監會表示,注意到來自香港以外地區(包括內地、中東及歐洲)的投資者,持續被一些聲稱在本港營業的公司鎖定為目標,以致投訴有所增加。此外,假冒持牌機構、政府官員及知名股評人的事件愈來愈多。

  此外,騙徒持續利用加密貨幣熱潮,將騙局包裝成投資機會。自證監會與警方展開聯合執法行動和舉行有效的教育活動以來,已有效地令加密貨幣騙案的升勢放緩。

*開發社交媒體監察系統,偵測可疑貼文及追蹤發布模式*

  證監會表示,為應對日益嚴重的騙局威脅,開發了社交媒體監察系統(SENSOR),該系統會監察社交媒體平台及本地討論區的潛在金融騙局跡象,例如具誤導性的投資宣傳及有計劃的股票操縱行為。該系統可偵測可疑貼文,追蹤發布模式,並保存與調查相關的數據。

  證監會又指,該系統會從各種網上平台收集帖文、評論和帳戶;利用人工智能來識別潛在的具誤導性聲明及經協調活動,保存社交媒體內容中的關鍵詳情,以協助調查工作。隨著該系統不斷發展,計劃把其涵蓋範圍擴展至更多平台,並加入新功能,例如圖像及影片分析,以偵測日益精密的欺詐手法。
《經濟通通訊社10日專訊》

【助眠救星】加拿大銷售No.1 | 維柏健[快睡寶]限時2件75折。即上 healthsmart.com.hk (優惠期至23/10/2025)► 了解詳情

備註︰

即時報價更新時間為 13/10/2025 13:56

港股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由香港交易所提供; 香港交易所指定免費發放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的網站

權證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關稅戰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