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指
  • 25,952
  • -206
  •  大市成交 2,400億
  • 期指(夜)
  • 25,953
  • +45
  • 高水1
  • 國指
  • 9,173
  • -86
  • 紅籌
  • 4,108
  • +3
  • 科指
  • 5,818
  • -104
  • 上證
  • 3,960
  • -16
  •  成交 8,529億
03/11/2025 09:54

《神州能源》國家能源局:負電價符合市場運行規律、不等於負電費

解讀
免責聲明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核心摘要:
國家能源局2025年10月31日稱,負電價反映新能源消納壓力,現貨交易電量佔比10%以內,四川9月因供給超需求40%現全天負電價。

事實要點:
▷ 四川2025年9月供給超用電需求近四成(來水增60%、負荷降20%)
▷ 現貨市場交易電量佔比10%以內(中長期合同保障收益)
▷ 四川電力現貨市場曾現全天負電價(唯一性描述)
▷ 山東、浙江等地多次出現負電價
▷ 負電價多現於新能源大發時段(如節假日)
  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迅速擴大,中國多地電力現貨市場出現「負電價」現象,引發公眾對電價倒貼、電力過剩疑問。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這一現象是市場供需波動正常結果,不會導致用戶「免費用電」或電廠「虧錢發電」。

  「負電價」指的是電力市場中的出清價格低於零,往往出現在新能源大發時、短時間尤其是節假日期間。當用電負荷無法實現消納,就會出現短時供大於求的現象,此時發電公司便會採取報低價的策略,實現電量出清,讓利鼓勵企業或者用戶使用。

  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張燕秦上周五(10月3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負電價」不意味著電廠向用戶支付費用或出現「負電費」。「負電價」反映的是新能源消納壓力在市場價格中的體現。他指出,「負電費」可視為「價格信號燈」,有助於激勵發電機組調節運行,引導儲能建設和靈活負荷參與,為清潔能源發電騰出空間。但若長期出現,則可能意味著電力供大於求,需要優化系統調節能力。他強調,中國電力市場由中長期、現貨及輔助服務市場組成,現貨市場交易電量佔比一般在10%以內,中長期合同仍保障了發電企業的基本收益。

  此前山東、浙江等地多次出現「負電價」,今年9月,四川電力現貨市場出現全天「負電價」現象,經分析主要原因是來水同比偏豐六成,受氣溫下降影響負荷同比下降兩成,供需兩側「一增一減」,供給能力超過用電需求近四成,導致「負電價」。
《經濟通通訊社3日專訊》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備註︰

即時報價更新時間為 04/11/2025 17:59

港股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由香港交易所提供; 香港交易所指定免費發放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的網站

權證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