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指
  • 26,158
  • +252
  •  大市成交 2,287億
  • 期指(夜)
  • 26,183
  • +28
  • 高水25
  • 國指
  • 9,259
  • +90
  • 紅籌
  • 4,106
  • +40
  • 科指
  • 5,922
  • +14
  • 上證
  • 3,977
  • +22
  •  成交 9,417億
30/10/2025 09:05

《投資心得-潘鐵珊》華晨中國中期收入微增,高息具吸引力

  華晨中國(01114)截至2025年6月底的中期業績顯示,集團呈現「母公司報表小幅增長、合營引擎明顯下滑」的雙軌格局。期內集團營業額僅5.6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8.4%,增量主要來自寧波裕民、綿陽瑞安等零部件附屬獲得新能源客戶訂單,而非寶馬整車業務。歸母淨利17.01億元,同比升15.5%,但盈利增長並非源自經營改善,而是因2024年同期派付大額股息預扣稅導致所得稅基數較高;若剔除稅項波動,核心利潤實際承壓。集團宣派中期息0.8港元,延續高派息政策,但較2024年特別股息合共5.8港元的「一次性紅利」已大幅收斂,管理層解釋為保留資金應對產業變局。

*華晨寶馬中期盈利跌25%,金杯瀋陽產能利用率仍低*

  華晨寶馬2025年上半年應佔溢利同比急跌25.1%至20.49億元,受累於中國市場銷量下滑16.7%至26.05萬輛,其中新能源車更挫45.6%,僅2.76萬輛;海外出口亦急瀉88.9%至1550輛,顯示寶馬品牌在中國的電動化轉型及出口節奏均落後同儕。由於華晨僅持股25%,寶馬貢獻的投資收益減少直接壓低集團整體利潤,市場因而擔憂其「現金牛」可持續性。

  自主品牌方面,金杯瀋陽完成升級後恢復生產海獅及電動輕客,但產能利用率仍低,固定成本攤薄不足,拖累集團毛利率由20%降至16.6%;期內銷售、研發及行政開支合計大增逾50%,進一步蠶食利潤。汽車金融業務亦受銀行系競爭衝擊,貸款餘額下降9.3%,利息及服務費收入跌29%,顯示傳統「整車+金融」模式同步承壓。

*宜關注現金消耗速度及寶馬新車型上市後邊際變化*

  總體而言,華晨中國2025年中期業績呈現「收入微增、盈利靠稅、核心引擎減速」的特徵;高息雖具吸引力,但可持續性繫於寶馬中國能否在價格戰與新能源競賽中重振銷量,以及母公司能否借新平台與回購預期撬動估值修復。投資者宜關注其現金消耗速度及2026年起寶馬新車型上市後的邊際變化,再評估8%以上股息率是否足以彌補盈利下行風險。可考慮於3.50港元買入,上望4.30港元,跌穿3.15港元止蝕。《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 潘鐵珊》(筆者沒有持有相關股份,客戶持有相關股份)(本欄逢周四刊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

備註︰

即時報價更新時間為 03/11/2025 18:00

港股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由香港交易所提供; 香港交易所指定免費發放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的網站

權證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關稅戰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