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2025 10:48

《投資展望》東方匯理資管:明年將是經濟轉型之年,分散投資是最有效防守策略

摘要
免責聲明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 東方匯理資管發布2026全球投資展望
▷ 分散投資被列為主要防守策略
▷ 預測2026年全球GDP增長3.0%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發布2026年全球投資展望指,2026年將是一個經濟轉型之年。全球經濟正逐步適應一個「變中有序」的新常態。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但同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財政憂慮的持續交織。地緣政治、政策組合及高通脹已由短期擾動轉為結構性因素,這些長期變化並行發展,將深刻影響2026年經濟與金融周期的演進。

*全球經濟適應變中有序格局,通脹成結構性課題*

  當前周期得以延續,主要受惠於市場流動性依然充裕、貨幣政策逐步放寬、產業政策方向轉向,以及關稅對實體經濟的傳導影響仍相對有限。不過,潛在的逆轉因素亦不容忽視,例如主要經濟體債務水平高企可能引發問題,資本市場過度集中或估值偏高,央行政策公信力受挑戰,及實際利率最終會穩定在甚麼水平等。隨著人工智能及科技相關的大型資本開支持續推進,配合穩健的盈利前景,市場高估值或可能延續一段時間。然而,這些結構性變化亦意味潛在系統風險上升,貿易與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加劇,市場波動性或將更持久。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院主管Monica Defend表示,全球經濟正逐步適應當前「變中有序」的新格局。科技主導的轉型、財政刺激及產業政策為經濟活動注入持續動力,造就了一批「新贏家」。與此同時,通脹已成為結構性課題,投資者在資產配置時必須納入考量。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集團首席投資總監Vincent Mortier表示,在股市高度集中、估值偏高的環境下,分散投資仍是最有效的防守策略。投資者需在風格、行業、企業規模及地區之間重新平衡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並捕捉潛在回報,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及歐洲資產方面。
 
*全球經濟增長逐步放緩,惟整體表現仍具韌性*
 
  步入2026年,各主要央行預料維持偏鴿取態,加上全球在科技、國防及基建領域的投資持續增強,將為原本可能放緩的經濟周期注入動力。全球經濟增長雖逐步放緩,整體表現仍具韌性,主要受惠於資本開支帶動的創新動力,以及以提升戰略自主為目標的政策支持。但供應鏈重整、能源轉型以及順周期政策帶來的挑戰,讓通脹風險持續存在。在此之外,財政主導邏輯之下,貨幣政策適切有效性承壓。預測全球GDP增長將於2026年達3.0%,2027年為3.1%,低於2025年的3.3%。其中,發達市場平均增長約1.4%及1.6%,新興市場約4.0%及4.1%。
 
  美國經濟在未來數季料稍作放緩,2026年將回升至1.9%,2027年達2.0%,但仍低於潛在增長水平。人工智能及科技相關投資的步伐難以長期維持高增速,料將於生產力提升前趨於放緩。消費仍是經濟主要動力,但受高通脹、收入增長疲弱及勞動市場放緩影響,增速或受壓。數據顯示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負擔正愈來愈沉重。預期聯儲局將於2026年上半年減息兩次至3.25%,同時美元將走弱,但過程或呈波動而非線性發展趨勢。

  歐洲方面,預期歐元區及英國表現相若,2026年增長將維持低於潛在水平,約0.9%,並於2027年回升至1.3%。歐洲的復甦進程取決於內需、貨幣政策及改革落實成效。這些改革的目標是重塑宏觀金融體系,並在中期內引導私人投資朝向提升戰略自主的方向發展。德國的財政計劃或帶來突破性轉變,但由於歐洲多國債務水平高企,加上財政規則所限,歐洲整體財政立場預料仍將維持中性,並趨向進一步收緊。而增加國防開支亦有助支撐經濟復甦。預計歐洲央行將於2026降息至1.5%,超越市場預期,而英國央行則可能降至3.25%。

*新興市場資產具廣泛投資潛力,亞洲是全球主要增長引擎*
 
  新興市場資產仍具廣泛投資潛力。2025年,新興市場受惠於全球金融環境轉趨寬鬆、內部政策保持穩健,以及提前釋放的出口需求。雖然增長將逐步穩定,但表現仍有望跑贏發達經濟體。各地央行預期將維持審慎的貨幣寬鬆步伐,目前亦未出現財政主導的跡象。亞洲仍是全球主要增長引擎,儘管中國內地增長預期放緩至4.4%及4.2%,而印度則維持在6.3%及6.5%。至於拉丁美洲,多場選舉或將促成更親商的政府上台。多項結構性力量正逐步發酵,包括地緣政治重新洗牌、供應鏈重組,以及日益激烈的科技競爭,而亞洲在這些趨勢中表現尤為突出。
 
  「核心情境」面臨多方面考驗,雖然下行風險相對顯著,但亦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間。若出現不利的地緣政治或金融衝擊,例如財政主導或金融壓制,可能會引發市場下跌,導致通脹或利率穩定水平的預期出現偏離、企業業績或投資表現不如預期,或市場流動性收緊。相反,若地緣政治或關稅緊張局勢緩和、因財政刺激或放寬監管而帶動投資增長,或人工智能相關的生產力提升更趨明顯,則有望改善前景。
 
*優質信用債持續超配,對美股持中性立場*
 
  假設2026年不會出現經濟衰退,整體投資取向將維持適度偏好風險。資產配置策略著重把握全球科技帶動的復甦機遇,同時分散投資於低相關性主題,並納入多元化的策略性避險工具。在固定收益方面,預期分散化趨勢將持續,同時留意美國市場失衡可能帶來的風險。當前環境要求投資者在久期上採取更具策略性的操作,對主權債維持中性至略短的持倉。優質信用債將成為固定收益投資者分散美國國債風險的核心配置,持續超配。對美國高收益債券及日本國債則保持審慎態度。看好歐洲債券仍是2026年的主要投資策略之一,重點關注外圍國家債券、短期債券,英國國債及投資級信貸,尤其是金融板塊。同時,持續的通脹壓力促使尋找抗通脹的投資機會。
 
  2026年股市表現將主要取決於板塊分布與風格配置。東方匯理資產管理主張擴闊投資視野,不局限於單一的人工智能題材,而應延伸至更廣泛的科技領域,包括能源供應、運算能力,以及突破物理限制所需的關鍵材料,同時平衡防禦型與周期性板塊。整體而言,對美股持中性立場,儘管聯儲局政策偏向順周期,但在市場集中度高企及估值偏高的情況下,傾向採取等權重配置策略。至於歐洲市場,受惠於美元結構性走弱,包括國防開支、電氣化發展以及資產回流美國在內的多項中長期投資主題,以及德國改革順利推進帶來的歐元區復甦預期,工業及基建板塊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迎來新的進場機會。看好歐洲金融、工業、國防及綠色轉型相關板塊,以及中小型企業。歐洲亦可透過工業與資本設備行業參與全球科技周期。同時,關注亞洲科技生態系統持續擴展帶來的投資機遇,而日本有望受惠於企業改革進展及日圓偏弱所帶來的利好環境。

*看好新興市場資產,加大另類收益資產配置*

  東方匯理資產管理整體看好新興市場資產。新興市場債券因高收益及分散效益而表現突出,而新興市場股票則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機會。硬貨幣債券的回報具吸引力。至於本地貨幣債券方面,重點關注中東歐、部分拉美市場(如哥倫比亞及巴西),以及亞洲(包括印度、菲律賓、南韓)及其收益率與估值優勢。看好新興市場股票,拉美及東歐市場的價值型與動能型策略具備潛力,而亞洲則可聚焦於與數碼資產發展相關的投資主題。就中國股市而言,預期將由中性轉為選擇性配置,重點投資於科技板塊及具明顯優勢的行業,例如電動車供應鏈及可再生能源。此外,亦看好印度的中期前景,「印度製造」計劃有望推動製造業、內需消費、基建建設、全球供應鏈重組及金融科技普惠等多個領域的長期增長。但同時,美元走強及美債收益率攀升將成為新興市場主要面對的風險點。
 
  為提升實質回報的穩健性,建議加大對另類收益資產及具通脹對沖功能的實體資產配置。私人信貸與基建投資有望受惠於多項結構性趨勢,包括電氣化、產業回流、人工智能發展及對私人資本持續強勁的需求,尤其是在歐洲市場。在結構性分散方面,投資組合亦應納入更廣泛的商品配置,特別是黃金,以及部分可能受惠於美元走弱的貨幣,如日圓、歐元及部分新興市場貨幣。此外,傾向配置高收益貨幣,如巴西雷亞爾、南非蘭特,以及部分亞洲貨幣。
 
*編者按: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環富通》、編者及作者無涉。
《環富通基金頻道24日專訊》

【你點睇?】特朗普簽令公開愛潑斯坦案文件,你認為資料公開對民主、共和兩黨誰的傷害更大?文件會否揭出特朗普重大醜聞?► 立即投票

基金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