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5/2025 10:00
《創富理財-梁啟棠》長與短之投資觀點
《創富理財》自2015年中國正式推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以來,這項旨在推動中國從「製造大國」轉型為「製造強國」的宏大計劃,已成為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重要推手。該計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十大重點產業,通過加快智能製造發展、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及提高產品品質與品牌影響力等核心策略,展現了中國對高端製造業的雄心。然而,這項進取的規劃也引起了美國的高度警惕,從2016年阻止中資收購德國半導體公司開始,到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的通過,美國針對中國的科技限制措施不斷升級,涵蓋了從半導體、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等關鍵技術領域。過去十年間,中國的出口增速領先美國近90%,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這一成就更加深了兩國在科技競爭上的緊張關係。 *中國戰略轉型:從硬體突破到應用商業化* 面對美國日益嚴厲的科技制裁,中國展現出強韌的適應能力,積極調整發展策略。中國政府將大量貸款資源從房地產領域轉移至工業發展,特別是研發領域的投資。雖然這些資源投入暫時未直接刺激工業生產增長,但這正反映了中國將資金重點投放在研究開發上的戰略考量。正如近期DeepSeek等人工智能突破所展示的,大量研發投資正逐步開花結果,為中國帶來更多科技突破時刻。然而,硬體技術突破僅是起點,如何將先進技術轉化為消費者實際應用,並實現商業化,才是未來競爭的核心所在。中美關係將持續呈現「時鬆時緊」的新常態,隨著中國科技突破增多,美國的限制措施也將不斷升級,但市場對此類爭拗的反應將逐漸平淡。 *「美麗法案」背後的債務危機* 與此同時,美國內政的不穩定性也為全球經濟格局帶來新的變數。2025年5月23日,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以215比214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了一項綜合性稅收與支出法案,被稱為「A big beautiful bill」。該法案延續2017年特朗普稅改政策,永久保留個人與企業所得稅減免,並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額外扣除。然而,法案同時撥款465億美元用於邊境牆建設,大幅削減醫療補助和食品援助計劃8800億美元,預計將導致數百萬人失去社會保障。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這項法案將在未來十年增加3﹒8至4﹒6萬億美元的聯邦債務,相當於美國現有國債總額的十分之一以上。法案在眾議院的拉鋸戰反映出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和爭議性,加上對歐盟威脅徵收50%關稅等強硬措施,這些政策都指向同一個結果:令美元保持弱勢。 *多元化策略應對全球秩序重整* 在這種全球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投資策略需要更加靈活和多元化。對中國而言,未來發展方向主要聚焦三個方面:本土消費市場擴張、高科技與日常產品結合,以及提升中國品牌的國際信心度,例如小米(01810)手機、比亞迪(01211)(深:002594)新能源車及聯想(00992)的筆電等。雖然品牌提升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潛力巨大。從投資角度來看,當前美國長期國債因溢價已充分反映負面情緒而具備吸引力,中國和香港市場中的內需股、低息受惠股以及不依賴美國出口的企業值得關注。隨著各國央行持續分散投資組合,黃金仍是長期避險的首選。在中美關係新常態下,世界正形成新的結盟模式,中國與美國以外各國的合作將更加緊密,這種貿易秩序重整或能彌補美國退出國際貿易的部分份額,為全球經濟注入新的動力。《KGI凱基首席投資總監 梁啟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四徑跑手」的驚人意志原來是這樣練成的:小時候曾挨窮挨餓,17歲來港定居,言語不通,沒有朋友… 到現在成為消防處救護總隊目►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