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1/10/2025Text: 喬遠

《惡人當道》:舊瓶中的新酒未成佳釀

  近這一兩年上映和製作中的港產片數量甚少,或許已說不上有甚麼明顯的潮流或製作方向。「合拍片」之中,港式動作片已呈現疲態,近期在內地和香港均賣座未如理想;本土的寫實小品固然仍有不俗的作品,但水準參差,題材和風格也有其局限。在這種情況下,香港電影工作者自然要探索新的創作模式和類型──本月上映的《惡人當道》看來正作這方面的嘗試,就是對港產片原本常見的類型/橋段作出變奏,加入新元素或某種訊息。

 

  筆者猜想,這種做法除了要回應市場變化外,更有另外一套計算:現在港產片除了商業資金外,往往需要依靠政府撥款或其他非商業資助才可開拍。製作人撰寫申請書解釋創作意圖,自然不能純然市場或娛樂掛帥,要闡述製作的創意和寓意,方能獲得撥款者青睞。同時,他們以昔日熱門題材為基礎,一方面在創作和製作上駕輕就熟,另一方面票房也會較有保證──至少他們可能有此盤算。

 

  用這個脈絡推敲,那麼獲得劉鑾雄慈善基金資助、屬於電影工作者總會「總會拍電影」計劃的《惡》片套用的是常見橋段是黑幫大哥「改邪歸正」,結合基層市民生活和舊區重建等議題。導演關文軒在傳媒訪問中表示,這部戲以類型片的角度拍攝,故事偏向寫實,以更新及洗白帶出各種社會問題。換句話說,創作者意圖用傳統元素如動作打鬥、江湖情義糅合新時代的社會意識,兼收並蓄,招徠較廣泛的觀眾。

 

《惡人當道》的色調和光彩設計頗有心思,內容則只能部分配合這種格調。(網上圖片)

 

  首次執導演筒的關文軒有著不少同代年輕導演的特色:敘事流暢,細節拍得用心,個別段落和場面頗為可觀,色調、光影、音響等的設計均見巧思。不過,《惡》片的整體成績不算突出,只屬中等水平。最大問題出於影片觸及的元素太多,一邊嘗試呈現黑幫大哥(姜皓文飾)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浪漫豪情,另一邊意圖以平實筆觸表達對小人物的人文關懷(主要是廖子妤飾演的單親媽媽和葉童飾演等待兒子歸家、精神不甚健全的老婦),但是兩者風格上難以融合,再加上一群頗有搞笑味道的信奉基督教黑道元老,以及智慧型的年輕犯罪集團頭子(凌文龍飾)大談犯案背後的道德理念,令影片的調子和內容更顯得龐雜。

 

  「改邪歸正」是港產警匪片、幫會片常見的橋段,其中最成功的當然要算是兩部《英雄本色》──龍剛1967年的版本和吳宇森1986年的版本,論到有關「改邪歸正」的衝突,前者大概描寫得更為突出;近年的佳作則是甚有「港味」的台灣片《周處除三害》(2023年,導演黃精甫是香港人)。這類橋段的戲劇張力主要來自兩方面:第一種是主人翁在洗心革面、轉做正行的過程中遇上困難,可能遭猜疑,含冤莫白,又或受到誘惑,要在正邪之間作抉擇;第二種則是他們看到弱勢小人物飽受欺凌,激於義憤,又或因為昔日的恩冤情仇,重出江湖,運用自己過去的「超卓技藝」抱打不平。從這個角度看,《惡》片的處理不算出色:姜皓文的正行生意原本很安穩,雖然曾遭警方懷疑再度犯事,但對他影響不大;另一方面,犯罪集團的販毒和恐嚇行徑固然卑劣,但片中未有詳細描繪受害者的慘況(財團有意收購舊樓重建,住客因而受到滋擾)或如何群起反抗(住客廖子妤打算搬遷,姜皓文也贊成),主人翁會同仇敵愾,挺身而出也就顯得較欠說服力,因此劇情稍嫌平淡,未見動人。反觀《周》片,主人翁因以為自己患上絕症而決定要做好事,既合理也有新意;對片中遭誅殺的反派作出的惡行也有較細緻的描繪。

 

  《惡》片用上片中一句對白「如果可以重新開始,你說多好」作廣告宣傳重點。相關課題固然值得「改過自新」題材電影加以發揮,放在今日的香港也有其參照意義。不過,電影其實沒有真正著墨於這方面,未免令觀眾失望:姜皓文「重新開始」經營洗衣店沒有遇上問題(至少影片沒有交代),原本從事性工作的廖子妤轉到洗衣店上班也很順利。《惡》片中真正談到「重新開始」的是反派凌文龍說舊樓應該拆掉,重建社區──這很明顯並非影片所說「多好」的事情。

 

《惡人當道》以「如果可以重新開始,你說多好」作宣傳重點(見圖左上方),但片中在這方面著墨甚少。(網上圖片)

 

  男主角姜皓文是頗惹人爭議的演員,即使他曾憑《拆彈專家》(2017年)獲得香港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不少評論人指他演技浮誇。關文軒透露,他要求姜將演出「撳低」(壓抑)。觀眾無疑可以看到,姜在這部電影中演得較過往收歛,不過距離真正含蓄細膩還有一線之差。話雖如此,考慮到角色需要的形象,姜很可能仍是合理的選擇。這類角色其實不甚適合樣貌較俊俏的男演員──另一個理想的人選自然是黃秋生。

 

  說到在舊橋段上作變奏,在本月較早時候上演的《阿龍》也可一談,以作比較。影片以「復仇」為主要橋段,加入放下執念的訊息,也可算同樣是「舊瓶新酒」,跟《惡》片異曲同工──當然,早於2018年已拍攝完成的《阿》片,當然不會是為了爭取資助撥款才在熱門題材上加入新元素。

 

  「復仇」是古今中外電影用作推動情節的常見橋段,《阿》片更將這個概念放大,成為整部電影主要的題旨,這種處理有點類近杜琪峰導演的港、法合資電影《復仇》(Vengeance,2009年)。《阿》片擱置多年方才上映,整體水準如何可思過半。影片的主要問題在於人物關係和情節的鋪排相當粗疏,主人翁鄭中基(也是本片導演之一)因女兒在泰國旅遊時遭擄走和殺害,不惜一切代價要復仇,所做的包括與泰國女子結婚取得居留權、刻意入獄和自殘入醫院,以追殺兇徒。不過復仇的執念只是用作帶動情節的工具,讓影片的大量篇幅可以呈現動作打鬥場面(但不算精采)。除了銳意復仇外,鄭中基整體心態如何轉變,以至他的父女之情、與周秀娜的男女之情均未有細緻描寫,一名和尚說有關執念的佛理也加插得有點生硬;基本情節如鄭中基在獄中和醫院中可以如入無人之境找到仇人報復,以及姜皓文會與剛入獄的鄭特別友好,同樣不甚合理。

 

港產新片市道不景之下,經典電影如《PTU》等重映反而大受歡迎。(網上圖片)

 

  《惡》片和《阿》片的反應均不甚理想,前者已算較好,但是單日票房還不及以4K修復版重映的《PTU》(2003年,杜琪峰導演)。重映經典港產片的4K版已成為戲院近期應對不景氣的方法,除了《PTU》外,本月重映的還有《頭文字D》(2005年,劉偉強、麥兆輝導演)和《墮落天使》(1995年,王家衛導演)。另外,台灣片《一一》(2000年,楊德昌導演)也有大批捧場客。當然,重映舊片絕非治本之法,港產片還是要謀求新路,舊橋段作變奏的策略還是值得探索下去。

 

轉載自藝術當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Screen Sensations

You May Also Like
#影像藝術 #惡人當道 #姜皓文 #電影 #影評 #Movie & Drama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關稅戰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