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興隆與56年街坊情懷,本地品牌多元化,重新定義傳統雜貨舖
成興隆糧油雜貨位於大南街和柏樹街的轉角位置,在太子的核心位置但面對的街道相對寧靜。街坊經過會停步一會,看看可以補給哪些日用食材;附近餐廳相熟的店員經過也會駐足,與老闆阿成寒暄幾句,問問缺貨的食材到貨沒有,順便為餐廳補貨。成興隆在區內就是這樣的存在,默默經營,但與街坊鄰里緊密連結。

一進入舖面,就能看見很多不同品牌的醬料,而且往往不是平日超市常見的大牌子。成興隆主要銷售傳統本地品牌,例如百德食品、同德興食品及李祥和等等。這些品牌的廠房均設在香港,是上一代已經建立的人脈,關係延續至今並一直向他們入貨。看到成興隆售賣哪些貨品,就大約猜到店舖與哪些品牌的老闆相識。超級市場鮮有見到這些牌子的蹤影,因為超市一般會收取上架費,而且要包退貨和換貨,對於相對小本經營的本地品牌較為吃力,所以通常只會在雜貨店看見。這些牌子各自有自己的招牌貨品,客人會直接向成興隆查詢,老闆阿成也會輕輕指導,並向他們推薦烹調的食譜,例如百德最著名的蝦醬、同德興的辣椒醬,他對烹調方法都琅琅上口。

成興隆的前身是廣興隆,同樣是經營米舖兼雜貨舖,1969年因為財務問題轉名並經營至今。阿成接手店舖已是第三代經營,母親在這裏做了50年,自己也做了35年。成興隆保留了秤米賣米的傳統,阿成對不同牌子的米都有個人喜好,亦有給予客人溝米的建議,例如新米與舊米要 1:3 的比例,如果不溝米煮飯,用水就要很準繩才可以煮出好味的米飯。除了賣米,阿成對蛋都十分講究。他只賣泰國蛋,不賣湖北蛋,因為湖北蛋的蛋黃太紅,而泰國蛋的蛋黃顏色為日常看見的橙黃色,味道豐富。食肆通常偏好選用淡顏色的蛋黃,為了滿足客人的要求,阿成會以蛋的味道作為優先考慮,同時揀選色澤不會太過鮮艷的泰國蛋。

太子和深水埗區內有不少餐廳都向成興隆取貨,有些更加是長期客戶,餐廳員工經過就會直接過來取貨。阿成與餐廳老闆十分熟絡,可說是鄰里關係,對菜式的烹調和味道也十分熟悉,每次講起都會滔滔不絕,彷彿全部區內餐廳的菜式他都有品嘗過似的。有些區外的餐廳是成興隆的老顧客,阿成仍為他們送貨上門,但由於利潤微薄,新的客人就不再提供送貨服務了。

以前本地小店食肆或許是面對連鎖餐廳的競爭,而雜貨舖面對的就是超級市場的便利優勢。去到今天,受到經濟大環境和消費模式轉變的影響,連鎖餐廳和超級市場的生意都不如昔日好,可想而知小店食肆和雜貨舖面對的景況會更加嚴峻。傳統雜貨舖和小店食肆存在的意義,就是為客人提供選項和開放不同的可能性。成興隆不會將產品款式選擇與市場主流一式一樣,而是透過與客人和區內店舖食肆的交流,提供多元化的貨品選擇,為傳統雜貨舖的模式重新下定義。但願街坊和餐廳的客源能令成興隆的生意源源不絕,也可以使市面的貨品品牌不會趨向單一化。即使未有能力在超級市場上架的品牌,亦能在雜貨舖上架,讓大眾持續有機會品嘗到各種味道,百花齊放。

成興隆糧油雜貨
創於:1969年
經營:雜貨
地址:旺角柏樹街12號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