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25 09:58

《ETF速递-黄丽帼》港人恐访日:竜树谅预言的蝴蝶效应

  《ETF速递》近几个月,网络上关于日本今年7月5日将发生毁灭性大地震的传言闹得沸
沸扬扬,来源自日本漫画家竜树谅的《我所看见的未来》。香港人尤其恐慌,纷纷改动复活节假
及暑假行程,更有业界人仕关心若然地震,会否有应对日本市场的投资策略。竜树谅近日接受《
每日新闻》采访时随即一改口风,梦境并非铁定预测,呼吁大众理性看待。
  
  这本1999年出版的漫画因精准预测2011年311大地震而声名大噪,书中提及
2025年7月5日将有海底火山爆发,引发40米高海啸,波及日本、台湾、香港及菲律宾,
震央位于三地海域之间,什至可能令日本三分之一土地沉没,新大陆隆起。竜树谅自称梦境能预
见未来,书中15个预知梦已有10个应验,包括神户大地震、戴安娜王妃之死及新冠疫情等,
令人不得不对其预言刮目相看。
 
*唯独香港人减少访日*
 
  不过,据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6月18日发布的5月访日游客人数为369万
3300人,比上年同月增长21﹒5%。创下5月单月的历史新高,当中南韩人最多,为82
万5800人,同比增长约12%,内地客亦增近四成半,香港的游客人数为19万3100人
,同比减少11%,是唯一减少的地区。香港大湾区航空更宣布5月中至10月底减少往仙台及
德岛航班。
 
  这场预言引发的蝴蝶效应最触动港人神经,皆因网上谣言四起,YouTuber制作逾
1400部相关影片,总观看次数超1亿,中文影片更占200部,点击量达5000万,进一
步加剧恐惧。
 
*预言模糊受争议*
 
  预言的准确性备受争议。竜树谅曾被形容为应验的梦境,包括神户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的梦
境描述,如建筑倒塌及海啸是地震的常见场景,这些意象可能适用于多次地震事件,而非特定于
某一次。戴安娜王妃和Freddie Mercury的死亡预言并未明确指出姓名,仅描述
「名人车祸」或「音乐家去世」,这类描述可能适用于多位名人,而这种模糊性是预言文学的常
见特征,让读者或信众在事件发生后自行「填补空白」,认为预言应验。再者,竜树谅提到她的
预言常在梦境后15天或15年应验,这种时间规律增加了预言的神秘感,亦增加了类似事件的
发生的可能性。另外,部分预言如2021年富士山爆发已被证伪,显示其预测并非全中。日本
气象厅2024年8月首次发布南海海槽地震预警,仅指出未来30年发生概率达80%。专家
如前台湾气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铠纹指出,日本地震频发,但精准预测时间地点缺乏科学根据。
 
  投资者亦可转向防灾相关产业如建筑材料或应急设备公司,长期则可关注灾后重建概念股。
日本主动型基金或者更是更好的选择,基金经理更能就当前息率的变化拣股。《日兴资产管理
ETF业务发展总监 黄丽帼》
 
*《经济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关内容属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经济通》立
场,《经济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个自由言论平台。

杠杆及反向产品是一种采用衍生工具投资产品。衍生工具主要为期货或掉期合约。

有别於传统跟踪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杠杆及反向产品通常称为「单日」产品,因为它的投资目标是提供相等於相关指数表现特定倍数或特定相反倍数的单日回报。

杠杆产品旨在提供相等於相关指数特定倍数的单日回报,例如,投资者买入一只两倍杠杆产品,当指数於某日上升10%,有关两倍杠杆产品就应提供20%的单日回报。

至於反向产品旨在提供相反於相关指数表现特定倍数的单日回报,例如,投资者买入一只两倍反向产品,当指数於某日上升10%,有关反向产品就会录得20%的单日亏损。

当你持有杠杆及反向产品超过一日,有关产品的回报,与相关指数表现的特定倍数,可能会出现偏离。